伊美區美溪鎮便民服務中心,居民申請物業服務。
減事項、減環節、減時限、減層級,市本級取消權力事項289項,取消中介服務事項52項;增加建設鄉鎮(街道)便民服務中心39個,7個新設非城關鎮全部建立實體辦事大廳,村(社區)便民服務站點235個,初步形成三級政務服務體系……
今年以來,伊春市實施為民服務的“加減法”,疏通群眾辦事難點、堵點,讓政務服務更透明、更人性化,受到群眾交口稱贊。
服務事項下放 群眾實現就近辦一次辦
日前,在伊美區美溪鎮便民服務中心,寬敞整潔的大廳里辦事群眾絡繹不絕。前來辦理身份證掛失的居民李常有說,便民服務中心的設立讓他少跑了很多路程。過去他們辦事,都要先從家到鎮里,再從鎮里去距離30公里的伊美區,這一來一回就有上百公里,如果遇到辦事不順利或者乘車不及時,還得在區里住旅店,費時費力不說,車費、宿費花銷也大。自從有了便民服務中心,大家辦事不用跑遠路,大廳里的工作人員也很熱情,一站式辦理工作流程簡單!
美溪鎮黨委書記高長亮介紹,美溪鎮在冊人口37000多人,過去沒有便民服務中心,大家辦事都很不方便。從去年11月份開始便民服務中心正式對外,邊工作邊繼續整合服務事項、完善辦事流程。為了方便年齡偏大、行動不便的群眾辦事,便民服務中心在一樓的西側大廳設置了無障礙通道,民政、殘聯、社保等事項可以在這個區域辦理;二樓則設置了市場監管、稅務、醫保、就業、交管、工商執照、居民身份證等窗口,目前基本幾乎所有涉及居民的高頻事項、民生事項和部分企業事項都可以在便民服務中心一站式辦理。
伊春市開展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后,全市新設立了11個鎮,為了方便群眾辦事,伊春市延伸推進了“強鎮擴權”工作,把縣級行政權力和政務服務事項盡可能下放到鄉鎮,讓群眾辦事能夠實現“就近辦,一次辦”。目前,全市下放鄉鎮行政權力和服務事項239項,建設鄉鎮(街道)便民服務中心39個,7個新設非城關鎮全部建立實體辦事大廳,村(社區)便民服務站點235個,全市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初步形成。基本做到大事不出鄉鎮,小事不出村。
一站式集成服務 政務服務有速度有溫度
“這也太順利了,真是沒想到!”在伊春市政務服務大廳,記者看到一位市民在綜合收費受理窗口只用了20多分鐘就拿到了不動產權證書。
全面推行“前臺綜合受理、后臺分類審批、綜合窗口出件”工作模式,伊春市將市級政務服務大廳打造成便民利企的前沿陣地。市政務服務中心也榮獲全省“十佳市級政務服務大廳”。
伊春市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副局長劉立峰介紹:市政務服務大廳共設置了12個“綜合窗口”和不動產登記、公證、公積金、醫保、交警等5個專區,1407項事項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;1132項政務服務事項實行“一窗受理”。
便民服務不僅體現在工作流程上,也體現在服務的人性化設施上。在市政務服務大廳一樓設置了母嬰室,每層樓都有為老年人及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設置的無障礙洗手間和“老年人專用休息座椅”,提供老花鏡、飲水用具、急救箱、便民服務箱。
伊春市住房公積金經辦中心負責人介紹,該中心已出臺惠民政策和管理制度25項,其中2項為全國首創、7項為全省首創。住房公積金超八成業務實現了“一件事一次辦”,10項業務實現了“跨省通辦”,貸款辦理時限由15天壓縮到3天,在回遷房貸款上解決了7.4萬戶棚改回遷戶長期無法使用公積金貸款的問題,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不斷提升。
醫保業務專區25項醫保政務服務事項,23項實現“一網通辦”,網辦比率在全省同行業位居前列。
企業開辦環節由6個減到3個,最快1天辦結;不動產登記最快30分鐘拿證,樓房分割登記、新房辦證等業務手續齊全當日辦結;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由300多天壓縮到70天以內。
壓時限、減環節、精要件、作并聯、優流程。通過建設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和標準化實體政務中心,伊春市有效落實“一件事”集成服務,不斷擴大“最多跑一次”“辦事不求人”服務成效。(記者 賈紅路 文/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