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五常大米,如今它的品牌幾乎無人不知。然而二十年前,五常大米卻依然“養在深閨人未識”。
在五常大米品牌發展中,有一位農民功不可沒。他就是2020年“全國十佳農民”獲獎人——黑龍江省五常市杜家王家屯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、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喬文志。
“創業之初,我揣著2萬元到北京銷售五常大米,當時的五常大米銷路不錯,但雜質多,沒品牌。”喬文志回憶,為加工出最好的大米,他跑遍全國,引進山東日照、杭州蕭山、湖南郴州等地設備,集成創新出一套國內最先進的稻米加工生產線。
然而,僅僅做大米加工,很難從源頭上保證稻米的“真”和“好”。喬文志深刻認識到,要做好的農產品,就要從全產業鏈上著眼進行謀劃,用新理念把各環節串珠成鏈。
“我們從源頭抓起,從培育良種、建設基地開始,實現標準化種植,進行有機食品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,按照認證的標準統一生產、種植和管理。”喬文志說。我們還引入溯源體系,實現一品一碼,即使遠在萬里之遙,人們坐在家中也能清楚地看到水稻生長全過程。
“堅持全產業鏈發展理念,越做產業鏈條越長,難度越大,責任也越大。”喬文志說。
育種,是做出好大米的源頭,也讓產業發展有著更深厚的科技內涵。2010年,喬文志引領企業成立“喬府大院種業公司”,聘請“稻花香2號”研發人之一、“國務院特殊津貼”獲得者項文秀為總經理,與中科院合作,投入開發和改良稻種,成功完成了“稻花香2號”的“提純復壯”和“中科”系列新型優質水稻品種的培育,為東北水稻品質提升打開新的窗口。
“今年面對臺風侵襲,我們的新品種的抗倒伏性得到了驗證,品種的改良為豐收奠定了更牢固的根基。”喬文志說。
有了好種子,還要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。這就需要大規模流轉農民的土地。喬文志帶領農民成立了五常市杜家王家屯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,把附近兩個鄉鎮8個村的5萬畝土地集中到一起,實行連片種植。
20余年來,喬府大院以帶動耕者增收為己任,采用流轉、入社、領辦農民持股公司等形式,建立了40萬畝水稻種植基地,每年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村民優質稻谷,帶動周邊11個鄉鎮35個村8000多戶農民增收近億元。通過產業工人轉型模式,拉動1000多人就業。
有了產業的根基,喬文志又在謀劃更長遠的發展宏圖——把品牌做強做優。近兩年來,喬文志和企業不斷進行產品升級及品牌化打造,用品牌的力量擴大稻米的價值。“我就是一個農民,一輩子就想干好一件事,就想把五常大米種好、賣好。”喬文志說。為此,他每天工作都不少于10個小時,每年都親自下田插秧、除草、收割。
“如今,農業已經有了現代化發展雛形,農民也成為職業農民和產業工人。在發展的路上,我將用知識和科技為五常大米的品牌化發展插上翅膀。”展望未來,喬文志信心滿滿。(記者 李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