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第2周,是黑龍江省第39屆“愛鳥周”,今年的活動主題——“愛鳥新時代 共建好生態”。我省已連續開展38屆“愛鳥周”活動,旨在提高公眾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、動員全社會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近年來,黑龍江省不斷加大濕地生態保護力度,持續開展水鳥棲息地生態保育和生態修復工作,各類濕地已成為水鳥的棲息樂園。為進一步提高全社會愛鳥護鳥意識,“龍江林草”微信公眾號將推出“帶你認識龍江濕地水鳥”系列專題,每期介紹2-3種龍江珍稀野生鳥類,帶你走進廣闊無垠的濕地,欣賞鳥類曼妙的姿態。以進一步增強生命共同體理念,凝聚起全社會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的磅礴力量。第一期將帶你認識“吉祥鳥”丹頂鶴和比揚子鱷還稀少的國際瀕危鳥類——中華秋沙鴨。
吉祥鳥——丹頂鶴
國家Ⅰ級保護鳥類
識別要點:這是一種不會被認錯的大型鳥,頸和腳較長,頭頂的鮮紅色尤為醒目。體長120-160厘米,通體大多白色,喉和頸黑色,耳至頭枕白色,腳黑色。
生活習性:常成對或成家群和小群活動。取食農田雜物,水生生物、植物等。在繁殖期,常鳴叫、飛舞,姿態優美。
省內分布:可見于松嫩平原、三江平原以及大小興安嶺等濕地。
國鴨——中華秋沙鴨
國家Ⅰ級保護鳥類
識別要點:體大,長約58厘米。喙紅色,虹膜褐色,腳橘黃色。雄鳥喙長而窄,其尖端具鉤,黑色的頭部具厚實的羽冠,體背黑色,胸白色,體側具鱗狀紋,腳紅色。雌鳥體色暗而多灰色,頭及羽冠棕褐色,體側具同軸而灰色寬黑色窄的帶狀圖案。
生活習性:成對或以家庭為群。多在僻靜的山間河流、水庫中棲息,潛水捕食魚、蛙類等。性機警,很少鳴叫,多在樹洞中營巢繁殖。
省內分布:可見于小興安嶺湯旺河流域、小北湖濕地等。全球僅存不足1000只的中華秋沙鴨,約有170只在黑龍江棲息繁衍,為了保護其中最大的一個種群,專門建了了黑龍江碧水中華秋沙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