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,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,希望大慶大力弘揚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。走進新時代、站在新起點、踏上新征程,新時期大慶人是如何弘揚和踐行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的?
大慶市委常委王昆: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,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著名的大慶石油會戰時期,伴隨著大慶油田和城市開發建設不斷豐富發展。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都對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。2016年3月7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指出:“大慶就是全國的標桿和旗幟,大慶精神激勵著工業戰線廣大干部群眾奮發有為”。2019年9月26日,在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之際,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,勉勵大慶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大力弘揚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,不斷改革創新,推動高質量發展,肩負起當好標桿旗幟、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”。
省委對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歷來高度重視,先后于2009年、2019年出臺了《關于新時期深入學習和弘揚大慶精神的決定》和《關于新時代深入學習和弘揚“四大精神”的決定》。大慶市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,于2018年11月制發了《關于深入挖掘和踐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的決定》,把傳承弘揚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和“三老四嚴”“四個一樣”優良傳統作為新時代大慶紅旗最鮮明的榮譽特質、城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、人民最持久的力量源泉,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、提升工作標準、提振發展信心,打牢新時代大慶人團結奮進的思想基礎。具體來說,新時代講“愛國”,就是要守初心、擔使命,堅定不移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、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;新時代講“創業”,就是要致力于城市可持續發展,創“百年油田”之業、創接續產業之業、創宜居城市之業、創民生幸福之業;新時代講“求實”,就是要求真務實、真抓實干,尊重科學,講求規律,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;新時代講“奉獻”,就是要凝心聚力、團結干事,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,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。
在具體推進路徑上,大慶市不斷豐富拓展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傳承弘揚的載體,持續將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融化為“政治基因”、內化為“文化特質”、轉化為“精神動力”。
一是注重教育引導。把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作為“傳家寶”,納入“三會一課”、理論中心組學習,開展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進校園進課堂“兩進”工程,融入國民教育體系,編印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學習讀本》,組建“石油魂”宣講團、“大慶精神鐵人精神”報告團等開展宣講,推動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再學習再教育。
二是注重典型引領。常態化開展“鐵人”王進喜、“新時期鐵人”改革先鋒王啟民、“大慶新鐵人”李新民、“鋼鐵鉆井隊”1205隊等先優模范學習教育,組織“鐵人式好干部”、新時代“引領大慶”先進人物、最美石油人等各類典型學習宣傳活動,引導傳承榜樣精神,當好鐵人后代。
三是注重環境熏陶。把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融入生活場景,以“鐵人”“會戰”“創業”命名一批街路廣場、學校公園,建設一批景觀雕塑,保護開發“三老四嚴發源地”等工業遺址。發揮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作用,舉辦常態化展覽展播活動,自黨史學習教育以來,各界干部群眾68萬人次累計參觀學習1.1萬余場次。
四是注重藝術感染。把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的文化特質和內涵魅力融入文藝創作,排演話劇《地質師》、創排音樂劇《鐵·人》《鐵人在非洲》、展映電影《鐵人王進喜》、出版報告文學《人民楷模王啟民》、制作紀錄片《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——鐵人王進喜》等精品佳作,組織“砥礪百年”交響音樂季、“滿懷深情望北京”石油歌曲主題音樂會等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,激發干部群眾愛黨愛國熱情。
五是注重實踐養成。把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融入行業規范、市民公約、學生守則,融入文明城市、文明單位、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建設。把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作為堅實的“政治優勢”,體現在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、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、打造市域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的發展實踐中,貫穿于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,讓“永遠跟黨走、建功新大慶”成為全市干部群眾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。
問: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視察黑龍江時,指示大慶“要以‘油頭化尾’為抓手,推動石油精深加工,推動油城發展轉型”,為處在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期的大慶指明了發展方向。請問大慶在貫徹落實這一指示精神方面出臺了哪些重要舉措,5年來取得了哪些突破性進展,十四五時期將怎樣謀篇布局?
大慶市委副書記、市長何忠華:傳承好大慶精神鐵人精神,建設好百年油田,加快推進工業強市步伐,大慶在落實中重點抓了四項工作:
一是堅持新發展理念,科學編制了發展規劃,使建設百年油田、打造工業強市的思路更加清晰、目標更加明確、任務更加具體。主要是編制了三個具有統領作用的發展規劃:第一個是認真編制了“十四五”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,明確了到2035年大慶綜合經濟實力、可持續發展能力要站在全國資源型城市排頭的發展目標。第二個是認真編制了百年油田建設規劃,特別是圍繞頁巖油氣資源的規模效益開發作了科學規劃,目前大慶油田的頁巖油氣資源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,相當于在大慶底下又找到了一個新的大慶油田,這為百年油田建設和大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。第三個是認真編制了工業強市發展規劃,大慶規上工業占全省規上工業的比重超過40%,是“工業強省”的重要支撐,也是大慶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。到“十四五”期末,我們的油氣、石化、裝備、食品等主導產業產值要力爭突破6600億元,規上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現在的43%要達到55%以上。
二是堅持向改革要動力,形成了地企共建百年油田、共鑄工業強市、共促轉型振興的發展合力。油經濟是大慶經濟的“壓艙石”。落實“建設百年油田”的政治任務,需要地企共同努力。近年來,地企雙方首先是完成了油化央企“三供一業”和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改革,地方承接了央企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職能,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,促進了央企加快轉型發展。其次是地企雙方探索了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模式,共同謀劃推進了一批精細化工、油化服務、裝備制造、新能源等混改項目,為大慶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。再次是我們創新了服務央企產能建設的工作機制,成立了百年油田建設地企協調推進辦公室,在項目審批、科技研發、人才引進等方面開展精準合作,為央企提供了全方位支持。
三是堅持轉變發展方式,推動了產業結構向動能更強、質量更高、效益更好跨越升級。近年來,大慶搶抓國家新一輪東北振興重大機遇,全力推動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調整。2020年,大慶非油經濟占GDP比重達到了75.7%,非公經濟占GDP比重達到了50%。大慶也因“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成效突出”,四次獲得國務院通報表彰和政策激勵支持。工作中,我們狠抓科技創新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,目前,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發展到332家,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5.4%,比“十二五”期末提高了5個百分點。狠抓企業技改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,實施了煉化公司增產石蠟、伊利高端乳品等180個重點項目,有力推動了央企和地方骨干企業技術升級、產品升級。狠抓招商引資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,“十三五”期間全市建成投產千萬元以上項目523個,其中戰略新興產業項目超過了50%。我們建成了投資44億元的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、投資116億元的海國龍油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項目;引進建設了圣泉生物、蒙牛乳業、牧原生豬、伊品玉米等“糧頭食尾”“農頭工尾”項目。同時,還依托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,正在積極培育百億級的新能源產業和新材料產業。
四是堅持高質量發展,持續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、壯大工業園區、做強骨干企業上攻堅突破。幾年來,我們認真落實了省委、省政府“百千萬”工程的部署要求,目前大慶千億級的園區有1個(大慶高新區),千億級的產業有1個(油氣產業),千億級的企業有1個(大慶油田公司)。百億級的產業有3個,石化產業產值超過900億元,裝備產業、食品產業都接近300億元;百億級的企業有煉化公司、沃爾沃汽車等4個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大慶將在實施“百千萬”工程上持續發力:一是要大力培育骨干企業集群,力爭5年內產值百億級的企業達到8個;二是要大力培育主導產業,力爭5年內油氣產業、化工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000億元,裝備制造、食品加工、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都成長為百億級產業;三是大力培育重點園區,在做強國家級高新區的同時,力爭國家級經開區主營業務收入5年內超千億,5個省級經開區主營業務收入破百億。
“十四五”是大慶轉型振興發展的關鍵階段。大慶將立足新發展階段,貫徹新發展理念,通過大招商、上項目、優環境、促轉型,堅決打贏轉型發展新會戰,當好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。
問:我們都知道,大慶在東北“三省一區”營商環境試評價中,綜合指數位列地級城市第一名。那么請問,近年來在“優商計劃”多次升級中,大慶為此都做出了哪些努力,下一步的目標是什么樣的?
大慶市副市長顏祥森: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,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“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,全面深化改革”重要指示精神,我們堅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持續改善全市營商環境。在2019年國家發改委組織的東北“三省一區”營商環境試評價中,大慶市位列地級城市第1名,不動產登記指標在東北“三省一區”排名第1,政務服務、辦理破產、獲得用水用氣3個指標省內第1。我們的主要做法是:
第一個,就是打造程序最簡便的辦事環境。
2018年以來,我們對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已經開展了五個輪次的清底梳理,針對所有事項研究辦事的流程、環節、材料、時限,不斷進行要素壓縮和流程再造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1410項政務服務事項,其中行政許可審批事項594項,公共服務事項351項,確認、年檢等其他行政權力事項465項,累計減少環節1994個、減少材料7030份,承諾辦理時限比法定時限平均縮減72.8%。例如,不動產登記,辦理環節由10個縮減至2個,提交材料由20份減少至6份,普通房產交易只需要50分鐘辦結。又如,企業開辦,辦理環節由13個縮減至2個,提交材料由20份減少至8份,辦理耗時由6天減少至0.5天。再如,獲得用水,辦理環節由10個縮減至5個,提交材料由6份減少至2份,辦理耗時由10天減少至2天。
第二個,就是打造辦事最高效的審批環境。
一是梳理群眾辦事最集中、最高頻的事項實行“申請即拿證”,審批許可在前、監督承諾在后,例如,小旅店、小飯店、小超市等“六十小”個體工商戶行業審批,我們將食品經營核準、公共衛生場所許可等8類事項實行承諾辦理,變事前事中審批為事后監管,由過去平均需要20天的審批時間,到現在實現當天辦結、次日營業。二是推行并聯審批、聯審聯辦,比如,辦理建筑許可,我們將涉及國土、住建等14個部門、57個事項,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平臺,實行線上全流程并聯辦理,實現過去需要218天才能辦完的全部手續,現在壓減至最長67天。
第三個,就是打造獲得感最優越的服務環境。
我們千方百計地提供貼心服務,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。一是推行“五制”服務模式(項目承諾制、審批代辦制、駐場服務制、集中會辦制、領導包保制)和“首席服務員”制度,特別是對確定的省百大項目和市級重點產業項目逐一配備了市、縣(區)兩級推進專班。去年,大慶市納入“省百大項目”的53個投資項目,投資完成率達到129.9%;262個全市重點產業項目,投資完成率達到127.1%。二是推行“告知承諾+容缺審批”,企業履行告知承諾相關制度后,可實現承諾即開工、辦照即經營、承諾即換證,截至目前,全市已有69個審批事項實行“告知承諾+容缺審批”,累計辦件量3139件。例如,在審批服務較集中的城市管理和交通運輸領域,推行了排水許可、供熱許可、戶外牌匾、道路運輸許可、網約車許可等告知承諾。三是推行項目審批“一會三函”,由政府召開會議集體審議決策,對能夠提供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函、設計方案審查意見函、施工意見登記函的項目單位,滿足前置條件后,即可開工建設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有伊品、圣泉等20余個項目實行了“一會三函”審批模式。
第四個,就是打造要素成本最低廉的生產經營環境。
針對疫情期間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,我們分類施策。一是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惠企政策不走樣。嚴格貫徹落實各項應對疫情稅費支持政策,2020年全市已為各類市場主體新增減免稅費41.2億元。二是提高貸款融資獲得率,出臺應急貸款周轉金和“援企穩崗”貸款貼息等政策,2020年為2356戶企業發放應急貸款124.8億元、貼息貸款3.3億元。推行企業“白名單”融資“大慶模式”,將信用良好的企業納入白名單管理,銀行機構對這類企業優先發放信用貸款,截至目前,已納入白名單企業610家,發放信用貸款3.2億元。三是努力降低水電氣等生產要素成本,全市工業地價水平降低至265元/平方米,是東北地區平均值的2/5、全國的1/3;非居民用水價格壓減至5.6元/立方米、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%;大工業用電價格降低至0.58元/千瓦時,正在積極推進大慶油田和大慶經開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,企業用電價格可降低到0.43元/千瓦時;省級及以上園區內工業企業供氣價格最高不超過2.85元/立方米。
營商環境建設永遠在路上,沒有最好、只有更好。我們還要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努力與先進城市“并跑”,在打造穩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上,不斷取得新成效,讓大慶的企業和投資者省心辦事、放心創業、舒心發展,贏在大慶、贏在龍江。
問:今年是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大慶市也制定了發展規劃和遠景目標,可以說已將藍圖繪就。請韓書記介紹一下,您心中未來的大慶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城市?
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、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:大慶是黨的大慶、共和國的大慶、黑龍江的大慶,以“當好標桿旗幟”的政治站位和行動自覺,干在實處、走在前列,為黨分憂、為國盡責、為全省發展多作貢獻,是大慶的忠誠信守、永恒追求。
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后,我們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,立足市情實際、把握階段特征,研究制定了大慶“十四五”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,貫穿其中的一條鮮明主線就是在全國全省戰略格局中對標定位、奮勇爭先,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發大慶能量、體現大慶擔當。
總的目標:就是“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,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大慶”。
實施步驟:就是“到2025年,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率先闖出高質量振興發展的新路子;到2035年,綜合經濟實力、可持續發展能力站穩全國資源型城市排頭;到本世紀中葉,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大慶、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”。
發展定位:就是要把大慶這座城市打造成產業振興的高地,突出“建設百年油田、打造工業強市”核心要務,重點培育油氣采掘、油頭化尾、汽車及裝備制造等3個千億級支柱產業,食品加工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3個500億級主導產業,高質量建設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;打造成體制改革的先鋒,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,大力發展民營經濟、混合所有制經濟,加快頁巖油產業化商業化開發,高起點塑造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城市;打造成社會治理的樣板,促進公共服務均衡普惠,統籌城鄉發展、加快鄉村振興,深化法治大慶、平安大慶、智慧大慶建設,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質,高水平創建全國市域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;打造成綠色發展的典范,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,以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引領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建設,高品質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,實現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;打造成精神文明的標桿,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與時俱進賦予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,建成全國紅色教育示范基地,高標準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。